日前,省教育厅组织遴选了第五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并发出通知予以推广,要求各地各校认真学习借鉴,进一步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更高水平落地落实落细。
厦门市:探索推行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工作机制
厦门市坚持校外培训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的理念,探索推行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工作机制,聘任首批12名市级校外培训监督员,助力“双减”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精心推荐人选。市级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须符合热心教育、有责任心、公信力较强等条件,由各区推荐,市教育局从严把关并进行资格审核,公示后颁发市级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聘书和证件。
二是明确三大职责。市级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的工作职责包括:“监督”——对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培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反馈”——向市教育局反映校外培训治理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各类违法违规培训、隐形变异培训、安全隐患等问题;“宣传”——积极在各自的领域和平台宣传“双减”法规政策。
三是充实监管力量。社会监督员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作为市级层面组织协调、统筹指导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有力依据,实现市级监管力量下沉。市教育局定期向监督员解读校外培训治理相关文件和要求,让监督员更专业更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
四是拓展问题线索。社会监管员按照《校外培训监督员工作手册》和培训机构日常监督9方面43项具体要求,每月开展监督调研1-2次,多渠道查找违规培训问题,核实群众举报线索,加大违规培训市级督查力度。监督员队伍成立以来,共监督检查培训机构162家次。
五是凝聚社会共识。社会监督员既有基层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也有热心家长和社会人士,还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发挥各自的行业和专业优势,宣传“双减”有关政策,传播理性客观的育儿理念和成长观,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校外培训治理的合理化建议,有效凝聚社会共识,为落实“双减”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泉州市:“四线并进”力推资金监管全覆盖
泉州市聚焦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采取“四线并进”策略,在全省率先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账户开设率、资金核验率、开通支付率均达100%。
一是筑牢合作阵线。高度重视预收费监管工作,泉州市于2021年8月在全省率先出台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规范性文件。市政府2022年10月召开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推进会,重点推进资金监管工作。教育部门牵头,人民银行、银保监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商业银行等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组成资金监管合作阵线。
二是发动监管战线。教育部门、银行与校外培训机构通力合作,签订三方协议,推动“一课一消”“分阶段解付”等资金监管模式。市、县(市、区)、镇(街)三级联动落实资金监管全覆盖工作,聚力攻坚机构资金核验、支付开通工作,全力推进全国监管平台深度应用,彻底打通资金监管“最后一公里”。
三是保障服务在线。市教育局切实承担起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责任,指导各县(市、区)精心遴选资金监管银行,多次组织召开线上培训会帮助管理员掌握资金核验、开通支付工作的办理流程和方法,并分类施策着力破解资金监管的难点和痛点。在机构规范经营的前提下,向家长推广平台app选课、购课,确保机构资金核验真实有效、资金流向清晰透明,为全流程监管夯实“地基”。
四是建立督察长线。建立教育、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巡查机制,多层级、多轮次、多角度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问题进行督察检查,坚持“专查兼查,存在问题,或封或改,引导监管”的原则,积极推进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今年9月份,结合教育部开展预收费监管调研工作,集体约谈61家问题机构,限期整改3个主要问题,督促培训机构严格执行发票、合同、购课人“三一致”,实现培训收费双向可追溯。
福州市连江县:“无证”“有证”两手抓,多靶向齐抓共治
福州市连江县持续做好校外培训防反弹、防变异、防风险等工作,采取“无证”“有证”两手抓方式,多举措多靶向综合整治,进一步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
一是建机制,汇聚合力。建立连江县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综合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有照无证、无证无照和不规范问题实施方案,将办学场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办学、群众投诉强烈的校外培训机构,作为专项治理的第一目标,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做到真突击、真检查、真整改。
二是纠无证,重拳出击。坚持“走透透,摸实情”,认真处理群众举报、投诉线索,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对摸排出的45个无证无照、有照无证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多轮核查整治,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多部门重点打击,有效遏制无证办学行为。
三是律有证,规范指导。县教育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民政局等部门,对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从日常管理、安全隐患、培训行为、广告宣传、收费管理等五个方面开展重点整治。共查处9家机构,现场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立案调查5家,拆除户外违规广告48面。
四是强巡查,严密监管。推行“班内 班外”“白 黑”工作模式,根据培训机构培训时间特点,周一到周五晚上进行巡查监督,开展全面明察暗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织密监管网络,严防违规办学行为发生。
五是重宣传,科学引导。开展核定校外培训机构诚信评价等级工作,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办法,引导参加培训的学生及家长选择合规机构,提高维权意识。
厦门市集美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校外培训治理
厦门市集美区坚持统筹规划、依法管理、综合施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下好“一盘棋”,协同共管凝聚强大合力。强化工作统筹,成立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化管理层级,打通部门壁垒。凝聚治理合力,形成职能部门主管、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管理模式。压实属地责任,落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下沉执法力量。
二是建好“两阵地”,源头治理精准分类施策。夯实校园课内外主阵地,召开座谈会及时反馈学生需求,促进学校提升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质量,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和辅导,凝聚家校共育合力;用好文化宣传阵地,通过媒体平台宣传,入户宣导,推送“双减”动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结好“三张网”,多措并举强化日常管理。织牢社区网格管理网,建立街道、社区、网格员三级网格化动态排查机制。织密学校包片负责网,建立“民管办—片区负责人—学校专员”三级管理模式。织细主管部门分类包干网,建立职能部门分类巡查巡检的监管体系。
四是把好“四道关”,长效监管防范行业风险。抓好“规矩关”,制定《集美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管理制度》,明确“五规范”“三不准”,签订承诺书,规范办学行为。看好“材料关”,组建审核队伍,审核培训材料697套,做到凡编必审、凡用必审。管好“资金关”,全面实施“银行托管、一课一消”,全面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守好“安全关”,开展自查自纠,组织联合检查,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五是打好“五重拳”,集中整治打击违规行为。开展“点题整治”专项行动,整治无证学科类培训机构116家,拆除违规户外广告42处,立案查处虚假宣传案件2起、消防违法案件6起。开展寒假巡查专项行动,巡查校外培训机构7364家次,查处违规培训机构3家、违规个人1人。开展“回头看”行动,全面排查现有及已取缔、转型或注销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查处问题机构3家。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联合检查校外培训机构36家,当场责令整改6家违规培训机构,清散学生220余人。开展艺考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全面排查艺术高考培训机构,整改3家无证艺考培训机构。
泉州市石狮市:“四应四尽”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泉州市石狮市坚持把治理整顿校外违规培训机构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规范校外培训入手稳妥推动长效治理,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一是应治尽治,推进无证机构“动态清零”。成立整治专班,出台《石狮市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专项治理文件方案,集聚部门联动合力,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整治由碎片治理转为集成治理、由突击治理转为长效治理。学科类培训机构由整治前的81家减少至7家,压减率达91.35%,基本实现域内“无证机构动态清零,有证机构规范办学”的目标。
二是应管尽管,防止培训机构“卷钱跑路”。探索培训资金监管方式,确定6家银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专用账户监管银行,并接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参与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目前全市55家培训机构培训收费已纳入监管“保险柜”,共受理耗课费核拨668人次,金额380128元,协调学生退费350人,退费金额993992元。“双减”以来,石狮市未发生培训机构“爆雷”“跑路”事件。
三是应查尽查,发布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结合校外培训机构“点题整治”、暑期“监管护苗”等专项行动,采取网格化管理,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加大巡查和执法监督力度,重点整治隐形变异培训等问题,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动态更新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并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及时向社会公布。“双减”以来,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2051人次,督查各类机构337家,开具整改通知书68份,发现问题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四是应拓尽拓,开启课后服务“官方带娃”。建立财政补贴和家长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全域启动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推行“2 n”课后服务模式,并配套建立课后服务智慧平台。今年春季自愿参与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87082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5.3%。同时,公开遴选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和社会组织167家,全方位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工作获得教育部“双减”工作典型报道,并入选省教育厅第三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三明市三元区:紧抓“五环节”巧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
三明市三元区紧盯隐蔽型校外培训行为等薄弱环节,长期坚持以“盯、跟、撒、抓、树”五套措施,巧查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有效推进“双减”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一是“盯”线索。紧盯举报线索,查找隐形变异。根据举报电话、12345平台上提供的线索,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查处。如8月15日下午,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东乾社区等工作人员根据举报到丹蓉新村善进托管进行巡查,发现有十来个学生在做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学科培训活动。
二是“跟”人员。紧跟人员流动,发现隐形变异。1月19日,区教育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日常工作巡查中,发现多名学生进入同一栋楼宇,经询问得知有机构在楼内举办培训。检查人员跟着学生进入,发现一位老师正在开展英语学科教学,现场并无办学资格牌照。检查组通过老师联系到培训机构负责人,对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刻停止培训活动。
三是“撒”大网。统一部署撒网,全覆盖大检查。如3月17日晚,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牵头,全区12个街镇(乡)、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文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社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区域培训机构及托管机构全覆盖大检查。当晚,各检查组出动42人共巡查培训和托管机构120家,查处19家未按要求营业的培训及托管机构。
四是“抓”现形。筛查举报线索,治理隐形变异。1月25日,一则兜售线上培训课程的小广告在朋友圈发布,引起区教育局工作人员的重视。根据小广告上提供的地址,区教育局联合街道、公安和市场监管局顺藤摸瓜,以学生家长名义前来询问购买线上课程的事宜,找到了据点,发现举办者租了间店面,“蜗居”其中从事线上培训类课程录播的工作,检查组当即下达停止培训通知书。
五是“树”榜样。对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影响较大的机构负责人分别约谈,要求各机构正视问题,自我检查,积极树立标杆,示范引领。组织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到“培根教育培训学校”实地参观,交流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培训材料收集归案、疫情防控等工作,引导校外培训机构正规办学。
宁德市霞浦县:紧盯校外培训广告治理,打造管控监督全闭环
宁德市霞浦县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巡查整治,打出广告宣传“预防组合拳”,进一步规范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强化线上监控,对1家机构在公众号违规发布广告进行查处;强化线下巡查,紧盯开学季,对在校园周边开展广告宣传机构予以劝离、罚没;强化校园宣传管理,严禁各类商业广告以任何形式进入校园,严禁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的行为,形成媒体管理与广告管控的协同。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双减”协调机制作用,由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教育、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3人次,销毁违规宣传单300多张,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牌18家;将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纳入培训机构年检中,形成广告管控与校外培训机构年检的协同,社会共同治理局面。
三是开展日常巡查。建立日常巡查、劝止等机制,开展户外广告常态化清理,严控广告投放,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和随机抽查频次,重点打击校外培训机构对教师资质、执教履历、培训效果、机构实力、用户评价实施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立案调查2家。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消除社会误读误解,瞄准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和家长群体,通过发布《致学生家长关于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一封信》《关于严禁暑假期间开展学科类培训的通告》、家访活动、公众号宣传等多种形式,为“剧场效应”“超前教育”“抢跑文化”降温,积极引导家长理性对待校外培训。
五是畅通举报渠道。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投诉途径、加大线索梳理和广告监测力度,利用社区的综合管理功能,把违规发布广告纳入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将网格化监督作用落实到违规广告治理的“神经末梢”,充分发挥社区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并制止发布校外培训广告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