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强科技教育的相关建议》(1452号)由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国资委分别办理,现将我厅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教育职能,把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作为教育重要内容融入教学、纳入教材、进入课堂,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在教育领域同步发展,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一、立足主渠道,推进科普进课堂。一是全面执行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起始年级从三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增加教学课时,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初中科学类课程教学。在新一轮中考中招改革方案中,明确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类课程全部纳入计分科目,并适当提高权重,引导学校开足开齐科学类课程。启动人工智能教育试点。三是遴选2个省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和104所试点校,举办相关培训班,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开设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以点带面推进全面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二、建强主力军,推进科普进头脑。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支持高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科学教育专业人才。比如,闽南师范大学开设的科学教育专业,2021—2022学年就有在校生249名。二是强化示范引领。以打造小学科学未来名师培养示范平台为抓手,遴选2个由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推动更多小学科学优秀教师开展协同研究,着力培养更多未来教学名师。三是打造科普先锋。鼓励支持高校专家学者投身科普工作,传播科技知识。近3年来,40多名高校专家作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参加“科普八闽行”活动247场次。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1项科普类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三、聚焦主阵地,推进科普进校园。一是推进以赛促学。每年与省科协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学生参加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五项学科竞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引领带动中小学广泛开展科普教育。近五年共有30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二是丰富活动载体。引导中小学校通过成立科普兴趣小组、举办科技节活动、设立科普宣传栏、科普讲座、参观科普教育基地等方式,吸引中小学生参与科普活动。全省90%以上的中小学成立了科普兴趣小组,每年参加科普教育活动的学生超过600万人次。三是以科普推动“互联网 ”创新创业。全面对接国赛要求,高标准举办七届全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指导高校围绕科技创新选育优秀创新项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我省报名参赛人数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从第一届的5000人增长至第七届的56.22万人,参赛项目数从980项增长至14.97万项。
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坚定不移贯彻实施科普“一法一例”,抓好抓实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一是提升教师素养。举办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科学教育改革培训班及小学科学示范性培训等多形式教育培训,推进科学教育改革创新,提升全省中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和实验教学能力。二是创设培养平台。会同省科协开展科普报告进校园、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福建分营、福建省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精准扶贫营、中学生英才计划培养等活动,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利用科普助力“双减”。指导各地各校深入开发和利用科普资源,创新科技教育模式,加强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研究式科普教育,组织开展科学调查体验、科学影像、科技创新、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课后服务,以及科技社团、科普研学、冬(夏)令营等科技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走进科技馆、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科普教育基地。四是鼓励对开展科普工作进行考核激励,对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科普资源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给予补偿激励,对积极投身科普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更多实质性激励,构建科普工作新格局。五是加强均衡发展。构建普惠共享科普体系,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基础性、保障性投入,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要作用,打破资源开发利用壁垒,汇聚并共享各类优秀科普资源。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
福建省教育厅
202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