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将“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质量工程、系统工程,扎实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着力构建部门联动常态化、日常监督网格化、资金监管精准化、治理管控全域化、风险防控机制化、宣传引导多样化的治理工作格局,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积极营造教育良好生态。
加强联合治理,推动部门联动常态化。成立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6个区和22个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1 n”联动体系,着力健全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周月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民政、人社、文旅等部门先后开展“点题整治”、收费监管等专项治理行动,形成工作联动、问题联治、风险联控的工作格局。全面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完成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区级管理权限移交,确保责任明晰、治理高效。
完善治理模式,推动日常监督网格化。建立社区、镇街群防群控机制,完善市、区、镇街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构筑社会监测预警网络,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经营情况等进行日常巡查,重点查处“关门培训”等各类隐形变异行为。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公开市、区举报投诉邮箱、电话,实现“举报线索必查、问题隐患必堵”,对违法违规校外培训形成有效震慑。扩充监管力量,组建市级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助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改革。
严格收费管理,推动资金监管精准化。成立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领导小组,出台《厦门市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监管办法(试行)》,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在本市范围内选择一家托管银行开设预收费专用存款账户,实行“银行搭建托管平台、一课一销”的管理模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实施精准监管。向社会公布13家预收费托管银行名单,加强对预收费托管银行的专项指导,通过签订服务承诺书、开展专项政策解答等形式,进一步完善预收费管理平台各项功能,着力提升监管实效。截至目前,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比例已达100%。
落细巡查指导,推动治理管控全域化。全市共组织拉网式巡检2330次,排查各类校外培训机构17884家次,关停无证无照、无证有照等机构175家,整治超范围经营无证有照机构196家。聚焦培训行为巡查、培训广告管控、培训环境治理三项重点任务,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学科类培训违规问题,排查各类线下校外培训机构6719家次,各类线上平台网站、公众号、媒体号、app等101个,各类户外广告牌、电子屏、灯箱等108处,通报问题机构43家,拆除违规校外培训机构广告132处。
坚持堵疏结合,推动风险防控机制化。制定校外培训机构相关事件分类分级处置办法,明确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加强舆情监测预警,建立信息“日报告、日汇总、日跟踪”制度,形成校外培训风险“快、准、稳”联防联控响应处置机制,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开通法务指导和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调派专业工作人员提供涉法问题上门服务;用好用足企业纾困政策,累计协助600多名家长成功转课,最大限度维护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
做好政策宣讲,推动宣传引导多样化。编印《校外培训机构政策文件汇编(2018—2020年)》《校外培训机构政策文件汇编(2021年)》等,加强政策解读工作,指导各区强化政策学习和落实。制作《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宣传》《开学季校外培训温馨提示》《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提醒》等短视频,通过全市公交、地铁、电视等渠道滚动播放,广泛宣传学校课后服务典型经验,曝光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机构名单。利用寒暑假、开学前后等时间节点,通过厦门市教育局、厦门招考、厦门广电等微信公众号专题推送《致培训机构的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共同为“双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